激石外汇官网:史诗级利好!医保局、卫健委深度联动,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16条来了!

一场从研发到临床的全链条变革正式启动,中国创新药产业迎来历史性转折点。

激石外汇官网分析:2025年6月30日,国家医保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亮相。这份包含5大方面16条的重磅政策,为饱受“研发难、准入难、进院难”困扰的创新药产业注入强心剂。

在7月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国栋直指行业痛点:“我国创新药在研发管线布局方面,跟随创新较多、同质化严重,部分药品临床价值不够突出。”

这份文件正是瞄准这些症结,开启了一场从数据开放到支付创新的系统性变革。


01 政策背景与意义:破解创新药三重困境

自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中国创新药生态已取得长足进步。七轮医保目录调整中,149种创新药成功纳入医保,其中大部分为1类创新药8。截至2025年5月,医保基金对协议期内谈判药品累计支付达4100亿元,带动相关药品销售超6000亿元。

然而繁荣背后,三大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研发端同质化竞争加剧,医保基金承受能力与企业价格预期存在落差,多元支付渠道尚未充分激活。

“创新药企业价格期待与医保支付能力尚有落差,多元支付的潜力尚有待激发。”国家医保局在政策解读中坦言。

此次两部门联合出手,通过医保与卫健系统的深度协同,构建覆盖研发、准入、应用、支付全链条的支持体系,直指“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三大目标。

02 五大核心突破:全链条重塑产业生态

研发支持:解锁“数据金矿”与资本活水

政策第一枪便瞄准研发端最大痛点——信息不对称。文件明确要求依托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开放疾病谱、临床用药需求等核心数据

“医保数据是埋藏最深的金矿。”一位创新药企研发负责人表示,“通过真实世界用药反馈,我们能精准判断靶点临床价值和研发方向。”

同时,政策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公司通过创新药投资基金等方式提供长期资本,培育“耐心资本”。这一举措有望缓解生物科技企业融资压力,改变短期逐利资本主导的局面。

准入双轨制:基本医保+商保目录并行

准入机制迎来历史性突破。除优化基本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外,政策首次创设 “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这一设计巧妙解决了高价值创新药的支付困境。商保目录将重点纳入超出基本医保范围但临床价值突出的药品,通过多层次保障体系实现价值支付8。目录内药品不仅享受价格保密机制,还可豁免“一品两规”限制和集采替代监测。

临床应用:打通“最后一公里”

针对“进了医保进不了医院”的顽疾,新政开出多剂猛药:医疗机构须在目录更新后3个月内召开药事会,及时调整药品配备。

最令行业振奋的是明确破除“一品两规”限制。医保谈判药品和商保目录内药品可不受此约束,从根本上解决创新药被传统药品挤出院内药房的困境。

挂网流程也大幅优化,企业可自主选择首发省份,实行“申报沟通前置、简化资料要求”等便利措施。

支付创新:从单一医保到多元共付

新政构建了“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参与的支付立交桥3。医保部门角色从唯一支付方转向平台搭建者,承诺为符合条件的商业健康保险提供数据共享、结算清分等支持。

对使用创新药的特殊病例,政策允许医疗机构自主申报特例单议,医保部门按季度组织专家评议,实现更精准的支付。

走向全球:搭建一带一路药械平台

国际化支持政策尤为亮眼。文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面向东南亚、中亚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搭建全球创新药交易平台59。同时支持借助港澳优势,推动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

03 产业影响与未来展望:创新药2.0时代启幕

避免同质化竞争

“政策将有效引导资源投向真正满足临床需求的创新领域。”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在发布会上强调9。通过医保数据引导研发方向,配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重大传染病、罕见病等领域的聚焦,中国创新药有望告别PD-1式的“内卷”竞争。

重构支付生态

商保目录的设立可能改变产业估值逻辑。创新药企不再仅盯着医保谈判“生死关”,可通过商保路径实现价值回报,为高风险高投入的真正创新留出空间。

黄心宇指出,这一设计既明确了基本医保“保基本”的边界,又整合了基本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的资金,形成“共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合力”。

加速国际化进程

随着“医保药品云平台”的建设和全球交易平台的搭建,中国创新药出海将获系统性支持48。政策特别提到发挥中国巨大产能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开放中提升产业竞争力。


随着16条措施落地,中国医药创新生态正在重构。当上海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研发总监在医保信息平台上首次看到脱敏后的全国肿瘤用药数据时,他立即调整了管线布局:“这些真实世界证据比百篇论文更有价值。”

而在北京某三甲医院,药学部主任正筹备新规实施后的首次药事会:“三个月内完成创新药准入,这对患者和药企都是重大利好。”

从实验室到病床的距离,从未如此接近。当数据、资本与制度创新形成合力,中国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已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