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晚,科创板公司上纬新材(688585.SH)一则公告震动资本市场:成立仅两年的智元机器人通过新设合伙企业智元恒岳,以协议转让方式拿下上纬新材29.99%股权,并宣布将以部分要约方式增持至66.99%,实现控股。交易完成后,这家估值高达150亿元的人形机器人独角兽将借道上纬新材登陆科创板,成为中国具身智能第一股135。
01 闪电收购,资本运作的精准卡位
此次收购的核心主体——上海智元恒岳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于2025年6月25日,距公告日仅14天,显然是专为此次收购设立的平台13。其架构设计极其精妙:
- 智元机器人通过全资子公司智元盈丰认购49.5%份额
- 高管与产业方预留平台(恒岳鼎峰)占49.5%,未来将由创始人邓泰华、CTO“稚晖君”彭志辉等核心团队及战略伙伴注资
- 执行事务合伙人由智元系控制公司共同担任18
协议转让价格为每股7.78元,与上纬新材停牌前价格一致,对应总市值31亿元。智元恒岳需支付约9.41亿元获得29.99%股权,而后续37%的要约收购还需约12亿元资金12。这恰恰是“先锁价再募资”模式的精髓——在锁定当前股价的同时,预留向原投资人或新资方募资的空间16。
市场对此反应迅速:7月9日复牌后,上纬新材股价迅速飙升至9.34元/股,市值突破38亿元5。智元机器人原有投资人已提前享受了股价上涨红利。
02 智元崛起,从华为系创业到百亿独角兽
智元机器人创立于2023年2月,由前华为“天才少年”彭志辉(稚晖君)领衔创立。其技术基因深厚:
- 构建了机器人“本体+AI”全栈技术体系
- 具备核心零部件自研及整机制造能力
- 推出远征、精灵、灵犀三大产品线,覆盖工业、物流、教育等场景15
- 最新发布的灵犀X2-N机器人具备轮式/足式双形态切换能力5
2025年3月,前华为副总裁邓泰华出任公司董事长兼CEO,进一步强化了管理团队。邓泰华曾任华为无线产品线总裁、计算产品线总裁,是通信与AI领域的资深专家12。
资本对智元青睐有加:
- 成立两年完成8轮融资,包括高瓴、腾讯、比亚迪、红杉等头部机构
- 2025年3月B轮融资由腾讯领投,估值达150亿元
- 2025年5月京东、TCL等追加B+轮投资4510
据蓝驰创投合伙人曹巍透露,智元账上现金储备超10亿元10。雄厚资金为其“高举高打”的生态战略提供了底气。
03 模式创新,启明创投的资本范式再现
本次收购中采用的“先锁价再募资”策略,与启明创投2025年初收购天迈科技(300807.SZ)的操作如出一辙6。其核心逻辑在于:
- 提前锁定收购价格,规避二级市场波动风险
- 以协议转让获得控制权(智元获得29.99%)
- 预留融资窗口期,待标的明确后再向LP募资完成后续收购16
在启明创投案例中,其设立并购基金苏州启辰,在资金尚未完全到位时就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以八折价格锁定天迈科技26.1%股权,待资金到位后完成交割6。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私募基金募资与项目时间窗口不匹配的难题。
智元更进一步:通过恒岳鼎峰预留49.5%份额,将募资对象精准指向核心团队和战略产业方。这种设计既绑定内部团队,又为后续要约收购储备“弹药”18。
04 产业变局,人形机器人上市竞赛加速
此次收购标志着人形机器人行业证券化进程提速:
- 宇树科技此前被视作A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候选
- 智元借壳若成功,将抢先登陆科创板39
- 上纬新材原有风电叶片材料技术,与机器人轻量化制造存在协同潜力59
据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机器人市场将以23% 的年均增速扩张,2028年规模将达1080亿美元9。中金公司研报更指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9。
智元凭借资本优势加速布局:
- 2024年起设立8家合资公司,与蓝思科技、立景创新等共建生态
- 在宁波、武汉、珠海等地牵头建立具身智能创新中心
- 投资6家产业链企业,覆盖触觉感知、电机等核心环节10
这种“航母战斗群”式的发展模式(星海图联合创始人许华哲语),使其在初创期就具备产业“链主”雏形10。
上纬新材的31亿元市值,在智元机器人150亿元估值面前显得“袖珍”。而收购协议中,原股东SWANCOR萨摩亚等放弃全部表决权的条款8,为新主人扫清了控制权障碍。
具身智能的资本化之路已开启闸门。当互联网巨头腾讯躬身入局具身智能4,当华为系创业者携资本与产业资源重构机器人行业版图,中国智造的下一轮产业浪潮已不再停留于实验室。智元机器人的收购案,既是科技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新范式,更是AI大模型从虚拟智能迈向物理世界的关键一跃——毕竟,能让机器人真正“活”起来的,不仅是算法,还有让技术生根的产业土壤与资本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