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石外汇官网:德企CEO“激将法”炮轰欧盟:关键矿产困局下“不如做中国一省”!

欧洲锂业新贵的激进言论背后,是一场本土企业借地缘政治东风争夺补贴的生存博弈。

“如果欧盟无法摆脱对华依赖,不如直接申请成为中国的一个省!”德国锂加工企业AMG Lithium首席执行官斯蒂芬·谢勒在《卫报》采访中的惊人之语,如同投掷在欧洲关键矿产战场上的震撼弹2。就在其公司位于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锂精炼厂产出首批测试产品之际,这位CEO以极具挑衅的“激将法”,将欧盟在绿色转型中的战略软肋赤裸裸地暴露于世。


01 争议言论背后的三重算计

谢勒的激进表态绝非一时冲动,而是植根于欧洲锂业残酷现实的生存诉求。其位于德国的锂精炼厂承载着“欧洲锂业自主”的象征意义——作为欧洲首座锂精炼厂,设计年产能2万吨氢氧化锂,足以供应50万辆电动汽车2。然而该工厂自2024年开建至今,始终在资金与政策的夹缝中挣扎。

商业动机的精准卡位
谢勒选择此时发声,恰逢三个关键节点:

  • 工厂首批测试产品上月刚刚下线,商业化量产急需政府背书
  • 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进入实施阶段,本土企业补贴窗口开启
  •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3690亿美元补贴虹吸欧洲产业资本9

通过将企业困境上升为“欧盟生存危机”,谢勒实则为AMG争取政策红利铺设跳板。他公开呼吁欧盟效仿美国提供临时关税保护与税收优惠,甚至要求以雇佣本地人为前提引入中企投资——看似矛盾的主张,实则是确保其加工厂获得稳定原料与市场的双重保险2。


02 欧盟战略的雄心与现实裂痕

谢勒的炮火直指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的虚幻承诺。该法案设定的2030年目标堪称雄心勃勃:

  • 10%关键矿产本土开采
  • 40%本土加工
  • 25%来自回收利用
  • 单一第三国供应占比不超65%57

然而现实数据揭示着理想与现实的鸿沟:中国当前供应着欧盟93%的镁、97%的锂、98%的稀土7。更严峻的是,实现法案目标面临三重死亡峡谷:

能源成本碾压竞争力
欧盟工业用电均价达每兆瓦时85欧元,数倍于中国能源成本。高压之下,2022年欧盟铝产量暴跌35%,多个金属冶炼厂被迫关停9。谢勒的德国工厂虽采用绿电设计,但可再生能源基建滞后使其仍受高电价掣肘。

资金缺口撕裂供应链
欧盟规划的30亿欧元补贴池,在美国《通胀削减法案》3690亿美元补贴面前如同杯水车薪9。行业巨头力拓集团已坦承:因补贴差距,优先投资美国项目已成必然选择9。

审批泥潭窒息新项目
葡萄牙锂矿项目因腐败丑闻停滞,塞尔维亚直接吊销力拓24亿美元锂矿许可证9。尽管法案承诺将采矿许可缩短至27个月,但环保法规与地方抵制构成无形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