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量子计算新闻让IBM单日市值暴增130亿美元,然而在这片欢呼声中,冷静的分析师却看到了市场过热的信号。
IBM股价在9月25日大涨超过5%,市值一天内增加了近130亿美元。
这波行情的直接推手是汇丰银行宣布使用IBM量子处理器优化债券交易,实现了高达34%的性能提升。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Erik W Woodring团队却发布报告指出,虽然这一突破证实了IBM在量子领域的领导地位,但市场可能过度消化了这项仍处于早期阶段技术的未来潜力。
01 量子突破:汇丰试验结果引发市场狂热
汇丰银行与IBM的合作在金融领域实现了首个量子计算规模化应用。
该银行使用IBM的Heron量子处理器,一种最新且性能最高的量子芯片,来优化欧洲公司债券市场的交易。
与传统计算技术相比,量子方法在预测债券交易在报价价位的成交概率方面性能提升高达34%。
汇丰量子技术主管Philip Intallura称此为“债券交易领域开创性的全球首例”,证明了量子计算机能大规模解决实际商业问题。
02 量子霸主:IBM的行业领导地位
研究表明,IBM拥有当今最大、最广泛的先进量子计算机生态系统。
自2017年以来,IBM已在全球安装了超过75套量子系统,比全球所有其他量子供应商的总和还要多。
其中包括13台具有100个以上量子比特的“效用规模”量子计算机,彰显了其技术实力。
在商业签约方面,自项目启动以来,IBM已累计获得价值约10亿美元的量子业务签约额,遥遥领先于同行。
03 市场过热:摩根士丹利的冷静分析
IBM当天增加的近130亿美元市值,背后反映了市场怎样的预期?
通过“反向工程”估算,要支撑这一市值增长,市场可能隐含了以下预期:假设在2029年,IBM能够售出约265套量子系统。
这一数字是基于每套系统约1330万美元的售价、10%的净利润率、50倍的市盈率以及8%的折现率等多重假设推导出来的。
报告强调,虽然分析中存在多个未知数,但这揭示了市场对该新闻的解读——即已经为遥远且不确定的未来进行了定价。
04 现实挑战:量子计算商业化道路漫长
报告为投资者点明了量子计算的现状:“潜力巨大,但同时不确定性也巨大。”
尽管IBM计划在2029年前提供第一台容错量子计算机,这将是商业化的重大转折点。
汇丰的案例只是一个“相对狭窄的应用”范例,距离广泛的商业化落地仍需数年时间。
量子计算机目前仍主要通过云平台和开源的Qiskit软件栈向企业提供访问,而非大规模实际部署。
摩根士丹利通过模型推算指出,市场对IBM量子进展的反应相当于预期该公司在2029年能售出约265套量子系统——这是一个基于多重假设的高度乐观情景。
尽管量子计算大规模应用之路仍然漫长,但华尔街的一些大型公司已经开始争相将这项尖端技术融入日常运营,这方面的竞赛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