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泰君安国际的交易员在系统中输入第一笔比特币买单时,一场由虚拟资产牌照引发的金融革命,正推动沉寂已久的券商板块重回资本舞台中央。
01 政策东风:监管松绑点燃制度红利
2025年3月,证监会“六大重点任务”的发布成为首道催化剂。政策直指三大核心:巩固市场回稳势头,要求上市公司增强投资者回报;支持科技创新,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激活IPO市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优化再融资与跨境互联互通机制。
这些举措迅速传导至券商业务链——两融余额突破1.82万亿元(同比增19%),日均股基成交额跃升至1.24万亿元(同比增50%),直接推高经纪与信用业务收入。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并购重组潮的启动:国联证券并购民生证券、浙商证券收购国都证券、国信证券整合万和证券,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
“政策组合拳重构了券商盈利模型”,中信证券分析师指出,“投行与跨境业务增量将推动2025年行业净利润增长17.3%,ROE有望回升至6%”。
02 牌照革命:虚拟资产打开千亿蓝海
6月24日,香港证监会的一纸批文点燃市场——国泰君安国际获准升级虚拟资产交易牌照,成为首家可提供加密货币交易的中资券商5。次日其股价单日暴涨198%,带动申万宏源、招商证券等港股券商集体涨超10%。
这张牌照的价值远超传统业务:
- 经纪业务新增量:客户可直接交易比特币、以太坊等资产,无需通过第三方交易所
- 投行赛道破壁:为虚拟资产公司提供IPO承销服务,如Circle(稳定币发行商)2025年纽交所上市案例
- 跨境生态重构:与HashKey、OSL等持牌平台合作,打通法币与数字资产兑换通道
更关键的是牌照稀缺性:全港仅11家虚拟资产交易平台,40家券商获批“1号牌升级”。中资券商中仅国泰君安国际率先突破,形成短期独占优势。
03 业绩底牌:自营业务引爆利润弹性
翻开2025年一季报,券商板块的业绩堪称“暴力修复”:
- 37家上市券商中33家净利润正增长,东北证券以860%增速领跑
- 中信证券净赚65.5亿元(+32%),华泰证券36.4亿元(+59%)
- 自营业务成最大引擎——股市回暖下权益投资收益激增,头部券商重仓蓝筹股与高股息资产贡献超50%利润增量
低基数效应与成本管控形成双击。2024年一季度受市场极端波动影响,券商投资业务普遍亏损,而2025年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8%,券商自营盘收益率均值达7.2%(同比提升4.1个百分点)48。开源证券测算:“在1.2万亿元日均成交额支撑下,2025年Q1行业净利润同比增幅或超60%”。
04 估值洼地:1.47倍PB下的资金回补
尽管业绩亮眼,券商板块估值仍处历史低位:
- 市净率(PB)仅1.47倍,较2024年高点回落15%,处于近十年32%分位
- 公募持仓比例不足1%,远低于沪深300指数中10.6%的权重占比
这种背离催生了三重修复动力:
- 配置再平衡:浮动费率基金新规迫使机构增配低估值非银板块
- 高股息吸引力:中信证券等龙头股息率达3.8%,超越银行理财收益
- 并购溢价空间:国联证券收购民生证券后市占率跃居行业前八,估值上修40%
中原证券非银首席张洋直言:“板块PB跌至1.3-1.4倍时,正是戴维斯双击的前夜”。
05 资本暗战:并购重组重塑行业版图
券商股的暴涨背后,一场行业洗牌早已暗流涌动:
- 政策驱动整合:新“国九条”明确“打造一流投行”,鼓励通过并购提升国际竞争力
- 典型案例涌现:国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证券、浙商证券拿下国都证券控股权
- 中小券商求变:天风证券与长江证券区域互补谈判进入实质阶段
并购逻辑直指规模效应与业务互补。东吴证券研报指出:“大型券商通过并购补齐短板,中小券商借外延扩张弯道超车”10。国信证券收购万和证券后,华南地区营业网点密度将提升60%,投行项目储备增长220%。
未来推演:三主线布局下半场
随着6月行情爆发,券商板块已进入新阶段:
- 短期看政策落地:港股通扩容、科创板做市商制度优化等举措待出
- 中期盯业绩韧性:Q2成交额若维持万亿水平,自营业务将持续释放利润
- 长期赌生态重构:虚拟资产交易、并购整合、财富管理转型决定终局
机构建议沿三条主线布局:
- 虚拟资产先锋:国泰君安国际(牌照独占期)、东方财富(数字钱包布局)
- 并购重组标的:国联证券(整合民生证券)、浙商证券(国都证券并表)
- 业绩高弹性品种:东北证券(自营占比超40%)、长江证券(区域投行复苏)
当国泰君安国际的交易屏幕闪烁起比特币的实时报价,当国联证券的投行团队连夜整合民生证券的项目库,这场券商股的狂欢早已超越简单的估值修复。政策红利、牌照破壁与资本重构的三重变奏下,头部券商正从通道中介蜕变为资本市场的综合运营商。
但盛宴中暗藏分化——未能抓住虚拟资产机遇或陷入并购僵局的中小券商,或将在新一轮洗牌中黯然退场。资本市场的天平,终将倾向那些既懂政策风向、又能驾驭技术革变的“新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