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石外汇官网:宁德时代枧下窝锂矿停产:碳酸锂市场迎来转折点?

2025年8月9日深夜,全球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位于江西宜春的枧下窝矿区采矿作业全面停止,这一突发事件迅速引发锂电行业震动。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体锂云母矿之一,枧下窝矿区年产能达30万吨碳酸锂当量,占宁德时代自有锂资源供应的30%以上,其停产无疑将对碳酸锂市场供需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消息传出后,碳酸锂期货价格应声大涨,市场普遍预期这一事件可能成为碳酸锂价格反转的催化剂。本文将深入分析停产事件的背景原因、对产业链各环节的影响、碳酸锂价格走势的预判,以及这一事件折射出的中国锂资源开发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停产事件始末与背景解析

2025年8月9日午夜12点,宁德时代旗下江西枧下窝矿区采矿作业准时停止,所有挖掘机、推土机等设备进入停工状态。据证券时报记者实地探访,当地村民证实了停产的发生:”矿区是昨晚停的。以前晚上正常开工时,灯火通明,山上放炮,山下的房子都能感受到。”这一停产并非临时决定,而是源于枧下窝矿区的采矿资质于8月9日到期,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需要办理延续申请手续后方可恢复开采。

采矿证续期的复杂背景是此次停产的核心原因。2022年4月,宁德时代通过全资子公司宜春时代新能源矿业有限公司,以8.65亿元竞得枧下窝矿区陶瓷土(含锂)探矿权8。该矿区探矿面积达6.44平方公里,推断瓷石矿资源量约9.6亿吨,伴生氧化锂资源量265.68万吨,折合碳酸锂当量约657万吨,是全球最大的单体锂云母矿之一8。值得注意的是,该矿区长期以来以”陶瓷土矿”名义开采锂资源,这种矿种认定与实际开采不符的情况在江西宜春地区并非个例。

2025年7月1日生效的新《矿产资源法》将锂列为独立矿种,并提高了伴生矿认定标准(氧化锂品位需≥0.4%)8。这一法律变更直接影响了资源税计算和开采经济性,使得枧下窝矿区面临矿种重新认定的挑战。根据江西省要求,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8家涉锂矿山企业需在9月30日前提交储量核实报告,并解决矿种审批合规问题5。在此期间,安全生产许可证也需要重新审批,多重行政程序叠加,导致短期内复产无望。

从行业角度看,此次停产也反映了锂行业从”规模扩张”向”精益运营”的战略转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副秘书长指出:”枧下窝矿区停产反映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益运营’的趋势。”2这一转变背后是碳酸锂价格自2023年高点下跌超70%的市场现实,2024年四季度以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一度跌破8万元/吨,许多高成本产能陷入亏损2。业内分析认为,此次停产可能是宁德时代应对价格倒挂、调整产能利用率的主动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枧下窝矿区首次停产。2024年9月,该矿区也曾经历过停产事件,当时引发了碳酸锂期货单日大涨7.91%的市场反应8。历史经验表明,市场对江西锂矿政策变动极为敏感,而此次停产涉及产能更大,持续时间可能更长,对市场的影响也将更为深远。

对碳酸锂供需格局的冲击分析

枧下窝矿区的突然停产对全球碳酸锂市场供需平衡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影响。作为国内最大的锂云母提锂项目,该矿区年产能达10万吨LCE(碳酸锂当量),占江西云母提锂总产能的40%10。从月度供应来看,矿区停产将直接减少约8000吨LCE的月度供应,约占国内碳酸锂月度供应的8%,这一量级的影响足以改变短期市场供需格局。

供给缺口测算显示,停产事件发生前,6-7月国内碳酸锂市场单月过剩量约2000吨左右,行业库存维持在14.2万吨6。市场原本预期8-10月供需接近平衡,库存小幅下降。但受枧下窝停产扰动,8月可能出现6000吨以上的供给缺口,表观去库将变得明显。虽然9-10月辉石矿有一定增量,但在需求增长的前提下,仍无法完全弥补云母矿的供给缺口。有分析机构预测,此次停产可能导致月度短缺2万多吨,市场会有一波上涨行情。

从全球视角看,枧下窝矿区停产预计减少全球碳酸锂供应量约2%-3%。若其他锂矿企业未跟进减产,市场供给过剩压力或仍存,但停产信号已经显著缓解了当前市场的悲观预期。值得注意的是,枧下窝矿区配套的三大冶炼厂合计产能10万吨LCE,若这些冶炼厂因原料短缺而同步调整生产,则实际影响可能进一步扩大。

产业链反应迅速而明显。多家动力电池企业表示正密切关注宁德时代后续动作,某头部电池厂采购负责人称:”若锂价止跌企稳,我们将择机增加原料库存,避免成本波动风险。”2这种采购策略调整反映了下游企业对供给紧张的预期。与此同时,现货市场交投趋于活跃,期现商报价、询价积极性提高,下游采购意愿同步增强。8月份正极材料厂订单排产情况良好,盘面价格相对第三方网站均价更具吸引力,进一步刺激了”点价”交易。

库存动态也印证了这一趋势。根据SMM数据,截至8月7日,碳酸锂样本周度库存总计14.24万吨,较7月31日累库692吨,但库存正加速向下游集中——上游冶炼厂去库959吨至5.1万吨,中下游材料厂累库2271吨至4.82万吨9。这种库存转移现象表明,尽管整体库存仍处高位,但下游企业已开始为可能的涨价做准备。

从更长期的供需平衡来看,考虑实质已减停产的项目,2025年全球碳酸锂有效供给预计下调至155万吨,需求近140万吨,供给过剩约15万吨。假设2026年枧下窝仍处于停产状态,预计全球供给增加25万吨至180万吨,需求近160万吨,供给过剩20万吨左右6。若采矿权合规审查继续影响到其他云母矿,则可能减少另外7万吨供给,使过剩程度明显收窄。这种供需格局的边际改善,为碳酸锂价格提供了中长期支撑。

碳酸锂价格走势的多维度预判

枧下窝矿区停产消息公布后,碳酸锂期货市场反应剧烈。8月8日,碳酸锂2511合约大涨7.73%,全周涨幅达11.37%8。市场普遍预期,这一事件可能成为碳酸锂价格趋势性反转的催化剂。但价格未来走势如何,仍需从政策执行力度、成本支撑和季节性因素等多维度进行综合研判。

短期价格弹性方面,分析师普遍认为反弹空间较大。有机构预测,受停产影响,锂价短期可能突破9万元/吨6。这一判断基于多重因素:一是枧下窝矿区停产直接减少月度供应约8000吨LCE;二是瓷土矿转锂土矿将导致资源税率大幅提高,增加成本6000-10000元/吨3;三是9-11月为新能源汽车传统旺季,需求环比预计增长20%-30%。在”低库存+强需求”的组合下,市场可能形成逼仓环境,推动价格快速冲高。

成本曲线角度看,26年需求对应的现金成本约6.5万元,含税锂价约7.3万元。云母矿证合规后资源税明显提升,相比于原来的证载矿种瓷土矿/高岭土矿,锂矿资源税至少提升2000元以上,成本支撑更强。目前内外矿的成本在68000元附近,预计未来成本将上升至74000-78000元。这意味着即便不考虑停产导致的供应收缩,仅成本推动就足以支撑价格中枢上移。

政策执行力度将是决定价格走势的关键变量。雪球分析师”黑貔貅俱乐部”提出了三种可能情景:在政策宽松情景下,实际减产<5000吨/月,碳酸锂价格可能回落至6.5-7万元区间;政策严格情景则可能引发月度减产1.2万吨(占供应9%),价格有冲高至9-10万元的可能;而在成本支撑情景下,无论政策松紧,市场都把碳酸锂价格底部锚定6万元附近,因云母/非洲矿现金成本约6万,跌破该线将导致高成本产能持续亏损、逐步出清。目前市场预期正向第二种情景倾斜。

值得注意的是,囤货行为可能放大价格波动。此次停产带来了市场预期的根本性变化,预计现货先上涨同时配合厂商惜售现象,形成期现共振式上行3。这种囤货与投机需求可能使实际价格涨幅超过基本面供需缺口所对应的合理水平。但华西证券提醒,尽管市场情绪有所改善,下游企业普遍保持谨慎观望态度,尚未出现明显的库存备货行为9。考虑到碳酸锂库存仍旧高企,去化缓慢,叠加商品期货价格反复拉扯,后续行业供给出清可能依然有一定难度。

国际供需也会影响国内价格走势。2025年7月智利碳酸锂出口量达20928吨,环比增加43.16%。其中出口中国13632吨,环比增加33.31%,但同比减少13.48%;而出口韩国6112吨,环比增加102.72%,同比增加194.55%7。这一数据折射出日韩产业链”去中国化”步伐加快,可能影响长期需求格局。同时,智利两大巨头今年均有增产规划,随着下半年价格中枢上移,南美新增供应有望陆续到港,对国内价格波动起到平抑作用。

综合各方观点,碳酸锂价格短期内具备较强上涨动能,但中长期走势仍存在不确定性。天风证券认为,此次宁德锂矿争议落地,对江西地区后续类似问题有代表性意义,碳酸锂供给收缩预期加剧,或迎来价值重估。而财通证券则强调,瓷土矿转锂土矿对应税率的大幅提高将结构性提升成本,叠加传统旺季供需趋紧,多重因素共同推高碳酸锂价格。

产业链影响与投资机会

宁德时代枧下窝矿区停产事件犹如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其引发的涟漪正扩散至整个新能源产业链。从上游锂矿到下游整车企业,各环节都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冲击与机遇,同时也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宁德时代自身影响呈现多面性。一方面,公司表示矿证延续手续齐全且合规合法,预计矿权延续通过后可复产1。另一方面,该矿山已充分计提减值——固定资产减值损失24年及25H1合计计提36亿,矿端固定资产已计提80%左右,后续减值压力很小1。更为关键的是,宁德通过技术降本已将江西锂云母现金成本降至6万+,在当前碳酸锂价格反弹背景下,矿端可实现盈利,采/探矿权也不具备减值压力1。从经营角度看,宁德时代电池产品采取价格联动机制,碳酸锂价格反弹可完全顺价,单位盈利不受影响1。加之欧洲动力重回高增、储能供不应求,公司产能供不应求,8月排产环比10%+增长,9月排产高增可持续,全年业绩增长确定性高。

锂矿行业格局将发生显著变化。宁德时代作为锂资源自给率最高的电池企业之一,其产能调整或加速行业洗牌。中小锂矿企业可能面临更大经营压力,而具备成本优势的盐湖提锂项目或因此受益2。江西宜春地区共有8座锂云母矿山面临类似枧下窝的矿证合规问题,若全面排查,可能影响超15万吨/年产能;同时青海盐湖违规产能清退涉及5-8万吨LCE/年10。这种”预期冲击”比实际停产更剧烈,将直接动摇市场中短期对供应的判断,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向规范化发展转型。

电池与整车环节将承受成本传导压力。铁锂电池单GWh碳酸锂用量约550吨,按60kwh带电量、碳酸锂涨价2万元计算,对应单车成本上涨600-700元左右1。分析认为,这一涨幅在车企可承担范围内,但若价格持续上涨,不排除部分车企调整产品定价或寻求替代材料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碳酸锂涨价对电池成本影响相对有限,因正极材料在电池成本中占比约30-40%,而锂又只是正极材料的一部分1。更具弹性的电池企业有望通过技术降本和规模效应消化部分成本压力。

投资机会角度看,多家机构推荐关注锂矿资源丰富的标的。全产业链研究院建议关注赣锋锂业、天齐锂业、中矿资源、雅化集团、盛新锂能、永兴材料等6。这些企业共同特点是拥有优质锂资源,成本竞争力强,在行业洗牌过程中有望扩大市场份额。此外,有连云分析师重申制造业”再通胀”的大逻辑与投资机会,推荐新能源ETF易方达(516090)和储能电池ETF(159566)4。他们认为,在反内卷的政策预期下,硅料、碳酸锂等新能源上游出现不同程度的供给约束,呈现老旧产能淘汰、积极限产减产、加速兼并重组的局面,核心产品价格出现上涨,带动产业链盈利修复。

二线电池厂商可能迎来发展窗口期。在宁德时代面临资源端波动的时期,其他电池企业若能有稳定的原料供应保障,或将趁机扩大客户基础。特别是那些布局了多元化锂资源(如盐湖提锂、锂辉石等)的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强。不过,这一机会窗口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枧下窝矿区停产持续时间及碳酸锂价格涨幅。

技术路线竞争格局也可能受到影响。碳酸锂价格上涨将直接推高磷酸铁锂(LFP)电池成本,而三元电池因含锂量相对较低,受影响相对较小。这一变化可能微妙地改变两种技术路线的经济性对比,特别是在中高端车型市场。同时,钠离子电池等替代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可能因此加速,尽管短期内难以形成实质性替代。

总体而言,枧下窝矿区停产事件正在重塑新能源产业链的价值分配格局。上游资源端话语权增强,中游具备成本优势和技术实力的企业将脱颖而出,下游整车厂则需要重新评估供应链安全与成本结构。在这一过程中,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将更加优化。